攀登步云山、穿越蛤蜊河流域,这是一些驴友们比较熟悉的行程。而这一次,我们一行十余位驴友却体验着另一种更为激情的步云之旅——漂越蛤蜊河。位于蛤蜊河的漂流名为:圣谷美地漂流。
发源于步云山区,最终汇入碧流河水库的蛤蜊河日复一日,或急或缓地迂迴在茂密树木、层叠山峦中。也正是因为深藏山间,这条拥有着强大生态魅力的河流多被驴友向往。所以当我们听说在温泉村的蛤蜊河段增设了圣谷美地漂流项目,就约到一起,来一次“亲水穿越”。
一行的十几人中大多有漂流的体验,所以知道“群体性”漂流必然会上演水上激战。在启程之前,事前已找好漂流伙伴的驴友们就到备品店内采购他们的武器,更有像驴友“铁力”和“峰哥”那样的,从家里带来了水枪和小水桶,满脸坏笑地向其他驴友炫耀着自己的英明。经过一番准备,换上最轻便的行头,带上最有攻击力的“武器”,伙伴们分搭九条漂流皮筏接连启程了。
出发的河段还算比较平静,需要同船的两人合作,“嗨乎嗨乎”地加快前行。而在经过一座石拱小桥之后,相对狭窄的河道开始变得湍急,呼啸而至的急流,让船上的两人体验了一下皮划艇激流回旋的刺激。挺过了一段,就可收起船桨漂上一阵了。漂行之中,皮筏会不停地与河道的卵石相撞,撞行之中,小皮筏有了新的力量,继续前行。也许是之前过于集中精力,并未发现岸边上站立了许多村民,他们都是在亲邻相传中,聚到岸边来“参观”一下我们这些漂流客的。可能他们从未想过,与自己生活相伴的蛤蜊河会给我们这些外乡人带来这样的乐趣。
漂行不久,在经过宽阔平静的河水后,我们的皮筏游到了东地桥边。东地桥是河道两边村民通行的桥道,虽说有水漫过,但与接连之处还是形成了一个自然的陡坡,也使得漂流形成了一个分水岭。有些驴友就特意把皮筏摆在了桥上,临桥进行短暂的休息。蛤蜊河内生存着不少的淡水鱼,而因为陡坡的形成,也让临桥休息的驴友们看到了更多鱼群,时不时地,还会欣赏着小鱼腾跃水上的优美。当地村民说,在这不仅可以捕到白漂、传丁、马口、胖头、柳根等品种的淡水鱼,更有幸运的,能够收获鳌鳇。鳌鳇是北方最珍贵的淡水鱼种,以捕食小鱼为主,眼下在温泉村的售价可是要80元/公斤呀。
从东地桥陡坡下行,水势有些猛烈。像驴友“峰哥”一样,许多人选择了跳入水中,将皮筏推离漩涡。而驴友“大林”和“铁力”却偏不信邪,坚持着划出急流区域。结果却是在那里打了无数个转,就是出不来,惹得一位老村民走上前,直想着帮忙拉一把,但水势太大,又无法下手。好在两人东一下,西一下的,最终“漂”了出来,被其他驴友好一顿嘲笑。
漂流最刺激的则是驴友间的水上激战。其实在整个漂流的过程中,船与船之前的战斗一直都未曾停歇。“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敌人”,这可是漂流水战的“信条”。这不,前一程“峰哥”“大林”的两船还会进行联手,举起长长的水枪,一同对付另外船上的“阳洋”,后一程,“峰哥”的水桶就开始泼向“大林”了,而且水势相当强悍,使得“大林”与“铁力”不得不跳下船,倒掉船里的积水再战。漂流前行中,大家就像事先说好般,只要有其他皮筏临近,就会纷纷挥舞起船桨,奋力拍出水浪,向所有的“敌人”泼洒。感觉身处劣势的,会觉得水枪、船桨、水舀都不给力,干脆弃船下水,直接深入敌军前方,进行最原始的“手泼大浪”……
系列激战之后,我们的皮筏相继进入了漂流中的悬崖深潭处,这里水深而宁静,当地人称它为“汀”。与汀相连的,则是步云山的延绵悬崖。漂至此,大家也自然地停下了水战,在自然的感应下,有的还收起了船桨,不计方向地悠哉漂着,与水中的鸭鹅一同悠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