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桂林的航班线路新增了不少,经过桂林的高铁线路马上要运行,出入桂林的“快交通”正在提速。不过,一条专门为健身休闲而设计建造的绿道近日在桃花江畔贯通,加上原有的滨江大道、环两江四湖绿道等,让人们在桂林的脚步又“慢”下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慢游”桂林。
记者特意骑行、漫步桂林的绿道,感受桂林“慢生活”。
漫步绿道 空气清新风景宜人
经过近一年的开发建设,离桂林市区最近的首条专门为健身休闲而设计建造的绿道,于10月29日在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内建成贯通,迎来了大量市民和60多名江西、安徽等地旅客。记者也骑车体验了一回桃花江旅游度假区内健身休闲绿道。
这是一条环形绿道,宽约3米,铺上了沥青。从鲁家村出发,一路往芦笛景区延伸,绿道沿江而走,依山就势。
骑行在这条环绕于桃花江旅游休闲度假区周边的绿道十分惬意:一边是桃花江的美景,江流平缓;另一边则是阳光下的农家田园风光,清幽平静,还有正在建设的“桃花江旅游度假区”二期建设项目。
在桃花江畔的桥头村,唐朝曾诞生广西第一位状元赵观文;在民国时期芦笛岩下的庙门前村又出了一名大画家——— 阳太阳;而在甲山脚下的桃花江河畔,迄今仍然保留着李宗仁的公馆;张家里的傩文化,更是桂林傩舞、傩戏的活化石,现保留着36神72相114首傩乐……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整合打包升级,就形成了“桃花江旅游度假区”,而绿道则是贯穿度假区一个重要元素。
同行的秀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绿道仅是第一步,今后还将围绕绿道做不少文章。“你看,绿道的内侧有不少荒地,今后将变成农田,不仅可看到农民耕种的场景,不同季节来,还将看到不同的花景。绿道外侧是桃花江,今后还将修建几个观景台,可以走上去遥看桃花江美景。”
一路上,记者还遇到一些在绿道上慢行的游客,他们告诉记者,从芦笛景区出来后就走这条绿道,到鲁家村吃午餐。“一路都没有车,还能闻到桂花香、听到鸟叫声,这里感觉棒极了。”一名江西游客说。
整个绿道约3公里,记者骑行了30分钟左右,一路上到处是绿树成荫,空气清新,环境宜人。估算了一下,若步行整个环形绿道,大概需要1个多小时。
打造休闲绿道 漫步桂林成新旅游方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于健康养生休闲的需求也逐渐提升。绿道,也逐渐走入百姓的视野。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绿道不仅改善了环境,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更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
在国内外许多城市,有些绿道已成了一个城市的名片或是重要旅游线路,比如青岛、厦门的海边绿道,广东江门、增城等城市绿道网,“花园城市”新加坡的绿道网络……
桂林这座有着独特“城在景中、景在城中”风光的城市,绿道也成为近年来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这些绿道所依托的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各不相同,并由此体现出不同的特色。
最早期的莫过于漓江边的滨江大道。早在本世纪初的大规模城市改造时,决策者就有意识地将江边人行道拓宽,可以让市民和游客徜徉其间,欣赏到漓江的美景。而最让市民和游客津津乐道的,则要数两江四湖开放式公园的休闲绿道,现在已成为游客到桂林后必经的一条“慢游”线路。人们顺着绿道漫步可以看到中国古典式园林——— 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 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 木龙湖景区,一路上还有宝积山、老人山等多座名山……走绿道就能大饱优美的桂林自然山水眼福。
“滨江路两边的绿道,两江四湖的环线绿道这都是桂林传统意义上的绿道,在设计的时候是带有交通功能的,而桃花江绿道则是为了打造养生养老休闲概念而设计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为广大市民、游客提供徒步、自行车运动等户外健身休闲,因此它也可以说是桂林市区内首条真正意义上的绿道。”对于桃花江景区这条绿道,规划者还有着很高的期许。他们希望这条绿道将进一步拉动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进一步带动农民致富。市民、游客可从芦笛景区出来后就沿着绿道,到两边的民俗特色村吃饭、观光,而这些村落的村民也会因为游客多起来而增加收益。
事实证明,许多城市已经在绿道上受益。据资料显示,广州增城市绿道网建成后,每月有3万名左右的游客到绿道周边的“农家乐”旅游消费,使沿线的村集体经济比非沿线村集体经济增长快了53.6%;新加坡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建设连接山体、森林、公园、体育休闲场所、隔离绿带、滨海地区等绿地和水体的绿道网络,绿道建成后,不但将其公园绿地系统串联起来,居民还可以散步、慢跑、骑行自行车的健身径,还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所,保持生物多样性……
桂林的决策者也看到了绿道的巨大经济推力,城市绿道建设成为桂林城建的一大趋势。记者查阅了不少在建和准备建设的道路规划资料,包括滨江北路、临桂各条改扩建和在建道路,都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廊道,这样的道路,除了具备交通的功能,也兼具了街头休憩、步行观景等功能。
环绕全城的城市绿道网正在逐渐形成,今后漫步桂林将可能成为另一种游览桂林的新方式。
营造休闲生活方式 让人们在桂林慢下来
桂林旅游一直在说“让游客留下来、慢下来”。
据市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到我市旅游休闲的散客量年平均增长幅度达到30%左右。从最初的观光游览到休闲化旅游,当游客的旅游消费理念和方式“华丽转身”之际,桂林的决策者们也开始顺应这种“生活方式”的需求,致力为游客打造更多旅游体验、休闲生活,让游客的脚步在桂林慢下来。特别是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纲要》的出台,越来越多打造桂林“慢生活”的旅游休闲项目浮出水面。
秀峰区的绿道建设便是其中一次很好的尝试,但这还只是打造“慢生活”的第一步。秀峰区区长蒋育亮说,桃花湾山清水秀,离城区又近,附近村落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以绿道为贯穿的桃花湾就是朝着打造5A级景区为目标而进行的,“用3到5年的时间,把桃花湾景区建成一个人人向往的天堂似的休闲度假区。进而打造养生养老基地,让全世界人民都想往在桂林养老。”
事实上,在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的规划中,除了山水观光旅游外,桂林在力图营造一种桂林旅游的“生活方式”,除了休闲绿道,更多有特色的步行街区,也让人们在桂林慢下来。借着游客因山水自然生态恋上桂林的机会,吸引到桂林来的游人慢下来、住下来,甚至把桂林作为定居地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