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对本届会议中国第二个申遗项目进行了表决,随着大会主席、柬埔寨副首相索安宣布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
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对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道,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哈尼梯田体现了当地民众对自身文化和自然环境的尊重,文物保护部门将与国际同行加强交流,为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提供最好的保护,制定生态可持续和旅游管理策略,保护当地的传统生活方式,发展特色农产品经济,改善村寨生活条件,使农民从中受益。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此次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红河哈尼梯田所展现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童明康在22日会后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哈尼梯田是人类适应、改造自然的典范,具备突出价值,被列入世界遗产是中国的荣耀。下一步将更加注重保护,更加注重管理,更加注重利用。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
伟大的大地雕刻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位于中国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梯田分布从山脚延伸至海拔2000多米的山巅,级数最多可达3700多级,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杰作。梯田集中连片的核心区域主要有坝达、多依树、老虎嘴3个片区,82个村寨。
此次我国申报的遗产区面积为16603公顷,缓冲区面积29501公顷,包括了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分布的水稻梯田及其所依存的水源林、灌溉系统、民族村寨。红河哈尼梯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下、崇山峻岭环境中人类生态系统的杰出范例,当地人以其特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展现了人类在极限自然条件下顽强的生存能力、伟大的创造力和乐观精神。
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是以当地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特殊地理气候开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哈尼梯田呈现森林—村寨—梯田—水系“四素同构”的农业生态系统,农耕生产技术和传统文化活动均围绕梯田展开。
红河哈尼梯田也被当代人誉为“伟大的大地雕刻”,因天气和水中植物不同更是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晴天时梯田呈蓝色;阴天时呈灰色;早晚呈金黄色。因植物不同会分别呈绿色、红色、黄色等。哈尼梯田是多彩的大地艺术,而实现了这一人类创造力、耐受力、意志力和人与自然和谐理念的哈尼族人,则被誉为“大地雕刻师”。
据文献记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年前的唐代,千百年延绵不绝,至今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结构、内涵、组成要素和环境千百年来未被根本改变。传统的耕作体系至今还很活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遗产地功能、实践、传统知识得到延续,传统仪式和风俗等也得以沿用。
记者 王其冰 李弘
(据新华社金边6月22日电)
相关链接
中国遗产如何进入世界遗产名录
在我国,一个项目要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主要经过以下几项工作。首先,制定预备名单:国家文物局世界文化遗产司(负责文化遗产部分)与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风景名胜区管理办公室(负责自然遗产部分)从全国遴选出具有潜力的项目,组织专家进行细致考察,根据考察结果制定预备名单并进行管理。经中国政府批准后,进入预备名单的项目需提前报告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每年世界遗产委员会都有专项议程讨论世界遗产预备名单。
其次,编制申遗文本:文本的编制工作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研究和论证,提炼其中“突出普遍价值”,这是评估世界遗产的重要标准。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与申报项目所在地政府共同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和遗产保护与发展规划设计。其中包括接受国际考察和评估,向国际专家阐述与展示申报项目的“突出普遍价值”和保护管理状况。
最后,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时间要求,向世界遗产委员会世界遗产中心提交申报文本,进入国际组织的各项程序审核。
世界遗产名录再增8项遗产
新华社金边6月22日电(记者王其冰 张天国)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的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2日确定了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日本富士山等8项新增世界遗产,其中3项分别为其所属国的第一项世界遗产。
大会当天讨论了10项世界遗产提名,通过8项,否决2项。其中,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日本富士山、卡塔尔祖巴拉考古遗址、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阿尔塔和索菲亚、尼日尔阿加德兹(阿加德兹历史城区)、斐济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莱武卡和加拿大红湾巴斯克捕鲸站等7项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此外,大会讨论通过将莱索托塞赫拉巴泰贝国家公园作为世界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塞赫拉巴泰贝国家公园原为200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南非夸特兰巴—德拉肯斯博公园扩展部分,现在成为莱索托的第一项世界遗产。
新增的卡塔尔祖巴拉考古遗址、斐济港口城市莱武卡也是所属国家的第一项世界遗产。
截至目前,世界遗产名录上共有15个新增世界遗产。23日,大会将继续讨论余下的申遗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