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入胜的“三江风光”,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悠久厚重的康巴文化,璀璨夺目的红色历史。如今西藏昌都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仅2012年就吸引海内外游客71.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6亿元,同比增长分别达49.5%和48.7%。
目标明确 规划先行一步
藏东昌都,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60多条支流盘绕于幽深峡谷之中,从牧场原野到雪山密林,各种自然景色独特,名寺林立、古迹众多,风土人情色彩斑斓。
“昌都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资源,可以说是得天独厚。”昌都地区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黎世峰细数昌都地区的旅游资源,面对相对滞后的旅游现状时对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昌都地区已加大对旅游业的重视力度,把其作为服务业的龙头和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的突破口。尤其是在自治区昌都工作会议后,昌都确定了打造“三江”流域精品生态旅游区的旅游发展定位。按照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定位,将积极围绕培育“三江”流域、茶马古道、康巴文化、红色旅游四大旅游品牌,加大昌都旅游形象宣传和景区营销力度,着力打造然乌湖景区和盐井景区,打造中国最美景观大道旅游线路,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强化旅游市场管理,全力推进昌都旅游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昌都地区已于2012年完成了《昌都地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编制了川藏线昌都境内景观大道总体规划和类乌齐县伊日温泉、边坝县三色湖、昌都县嘎玛民俗文化走廊、芒康县盐井等6个景区的总体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一个由过境游向重要旅游目的地游转变的昌都旅游正厚积薄发。
宣传促销 藏东旅游“走出去”
好酒也怕巷子深。与发达地区相比,昌都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长期以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昌都旅游部门近年来不断加大旅游的宣传和推介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对昌都旅游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推介活动,增强宣传实效,打造和树立昌都旅游品牌,拓展昌都旅游市场。
仅2012年昌都地区旅游部门就组织企业、各县旅游局参加了上海国际旅游交易会、青岛国内旅游交易会、天津旅游产业博览会和冬游西藏旅游推介会,在上海、天津、重庆、苏州、杭州、成都等城市举办了昌都旅游专题推介会,并与重庆、青岛的部分旅行社签订了旅游合作协议。
丰富昌都旅游宣传资料。针对盐井、然乌湖·来古冰川国家公园、嘎玛民俗文化走廊等景区(点)旅游线路制作了专题宣传资料;制作了昌都旅游交通图、整理出版了《昌都旅游精品手册》、编辑出版了《昌都有故事》旅游图书。
昌都地区还与央视合作拍摄了昌都形象宣传片,目前已完成了秋季采景拍摄。此外,在建立昌都旅游信息网的基础上,在主要门户网站上开通了昌都旅游官方微博和百度昌都旅游贴吧,推进网络推广,扩大昌都旅游宣传范围。
市场培育 旅游接待水平提升
“不仅要把游客请进来,还要留得住他们。昌都的游客主体目前还是过境游,在向目的地游的转变中旅游接待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黎世峰坦言,昌都旅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昌都地区今年将计划总投资超过1.3亿元,在然乌湖·来古冰川国家公园、盐井景区、吉塘西藏康巴文化国际旅游示范区三个重点景区建设上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继续培育旅游市场发展壮大,引导旅游企业、服务人员提升服务水平,拓展服务内涵,提升昌都旅游接待能力,通过强化行业管理,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同时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加强旅游富民工作,让农牧民群众实现“参与旅游服务、吃上旅游饭”的愿望。仅2012年昌都地区就投入资金100万元,扶持农牧民家庭旅馆46户,成立了盐井景区农牧民旅游合作社,促进乡村旅游良性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