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游客对参团旅游及旅行社一直抱有一种偏见,认为跟团旅游就玩不好,认为很多旅游产品陷阱太多;有的游客出游选择低价,参团不慎,选择了低质旅游团;有的游客出游时心态不端正,遇到预期不到的状况就动辄大惊小怪,大呼小叫...以上种种,都是对旅游产品品质的理解误区,也是造成旅游品质不好的原因。
那么参团旅游,如保证旅游品质呢?在旅游质量方面,国家旅游局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对游客的提示有三条:
第一条,选择旅游产品时,要警惕以“免费”、“低价”为卖点的宣传招徕,不要将价格作为选择旅游产品的唯一标准,排除贪图便宜的心理,切记“一分钱一分货”的常识。
第二条,在与旅行社签订旅游合同时,应要求在合同中载明由旅行社安排的购物次数、购物场所的名称、每次最长停留时间以及需要旅游者另行付费的游览项目及价格。合同中应明确约定住宿、车辆、餐食等标准,拒绝“准×星级”、“×星级或同级”等模糊表述。
第三条,对旅游过程中出现的旅行社、导游“宰客”行为,应注意保留证据,及时向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投诉;对涉及餐饮、交通、住宿等行业的“宰客”行为,应向有管辖权的相关部门投诉。
实际情况中,游客能把握的就是第一条,第一条做不到的时候在第二条中的事项都是无法保证的,道理也很简单,没人赔钱做买卖。第三条,其实要求也很高,证据保全不是一般人在无意中可以做到的,必须是在出门那一刻起就有刻意保留证据的想法。真要完成了第三条,您是出去开心去了,还是为了堵心呢?所以,明知是个低价团,还要抱着“我不买东西就行”的想法去的,游客行程的愉快程度一定让人怀疑。旅行是为了开心,省钱并不是目的。现今,在旅行社普遍利润低于1%的现实状况下,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国内旅游团队都处在无利可图的边缘,司机和导游完全依靠购物提成为生也是行业现状。“宰客”有些时候是为补足差价,而不是为获得超额利润。
行业潜规则的治理需要规则的制定者来做,司机、导游和游客一样,都不是能改变规则的人,相互为难肯定也都无利可图,对双方都没有任何好处。对于司机和导游服务的报偿,是否该采用小费制,依然是个有争论的事,而且也没有广泛实施和被认可。基于现状,如果对司机和导游的服务还满意,除了多买三五十块钱的旅游纪念品回去送人,也并无其他表达的渠道。而明知道价格低到离谱的团,一定不要报。非报不可,那就最好在每个购物点都下车转转捧个人场;碰见不贵、回家送人能拿得出手的纪念品,就花几十块钱买点意思意思。毕竟,在旅行结束后的回忆中,行程中保持心情愉快,比省了多少钱更值得回味。
找驴网也给游客提供一些有用的提醒:
1、选择出游,尤其是长线的行程切勿草草参团,尤其是不能以价格作为选择旅游团的标准。很多旅游线路看似名称相同,行程相似,但是品质可能却有着天壤之别。游客报名参团时,如果比较在意游玩品质,一些有用的旅游相关关键词可能是旅游品质的象征:独立成团、纯玩、全陪导游
2、游客应当了解旅行社在服务中承担的组织者、协调者的角色:再好品质的旅游产品,再好的旅游团也不可能不出问题。旅游是一个复杂的产品包,一条旅游线路所包含的服务内容十分复杂,更主要的是多数内容并非旅行社所能控制,旅行社的角色仅仅是一个协调者,组织者,把这些零散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协调起来。哪个环节都存在出问题的可能,比如飞机误点、汽车抛锚、用餐、景点排队...试问哪一个环节是旅行社控制的了的?
3、游客应当调整好心态,旅途中出现意料不到的问题是旅行的常态,如果所有的事都能如预期的发展,那么旅途还有乐趣吗?你自己乘坐飞机误点,你会去找谁的责任?你乘坐公交车抛锚了,你回去怪公交公司吗?你走路摔跤了,回去责怪谁呢?你小饭馆吃饭吃得不好不愉快你去怪谁呢?可是很多游客参加了旅游团就不一样了,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归咎到旅行社身上,试问这样对旅行社公平吗?在外旅游哪怕遇到一点点小小的问题动辄就要找组团社协调解决,甚至不解决就投诉。甚至有参团旅游因为旅游巴士空调开大了点去投诉旅行社的游客。
4、参团旅游跟着团队旅游,很多事情是不可能为你一个人考虑,要考虑团队集体的利益。很多游客出游时显露出了的自私自利行为,这也是造成旅游体验不好的原因。不仅破坏了自己的心情,更破坏了旅游团其他游客心情。参团在外应当尊重当地风俗习惯,尊重团友,尊重旅行社服务人员,只有你尊重了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5、出游时,游客需要的是一颗开放的胸怀和放松的心态,对旅途上的一些小瑕疵能够轻易释然,不会为一些小问题而为难自己破坏自己的出游心情,自然遇到的一切问题都很容易过去,旅途品质自然要靠自己的心情保障。完美的旅途在哪里呢?就在自己的心里!一个旅途的好坏完全取决于你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