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未高消费遭导游恐吓
据香港媒体报道称,大年初三清晨,内地旅行团前往红磡一间朱古力店购物,来自安徽的张姓夫妇购买了一盒朱古力。由于当天的行程有大量购物环节,此后该团又先后前往两间珠宝店购物,但张姓夫妇此间未购买珠宝。随后香港女导游对着张姓夫妇发飙,辱骂他们是狗,穷人没钱购物,来香港几天不开心,全年也不会开心,其间女导游更是恐吓称,两人要小心,否则不能回到深圳。遭受羞辱的张姓夫妇即时反弹,与阿蓉及来自内地的领队发生激烈争执,其间四人更是互相推撞和拉扯,最后来自安徽的张先生决定报警处理。
跟团来港旅游的安徽张姓夫妇2月5日疑因被强迫购物问题与友佳旅行社女导游发生争执打斗,三人被香港警方控以公众地方行为不检,相关案件于2月7日在九龙城裁判法院提堂。涉案三人各获准签保1000元港币及守行为12个月。北京市旅游纠纷维权部主办律师王冰认为,香港导游薪金结构不调整,此类事件将屡禁不止。提醒游客切勿掉进低报价“陷阱”,签署旅游合同时应注明出行要求。
根源 零底薪逼导游购物“提成”
半岛晨报:赴港游被强迫购物事件屡屡发生,暴露出哪些问题,背后根源又是什么?
王冰:香港是内地游客的出行热点,然而旅游却是以低价恶性为主要特点,你的报价低我的报价更低,一些导游因为没有底薪,甚至自己出交通费用,由于佣金无法保障,只能通过强迫游客购物的方式获取提成。当内地游客不购买任何东西时,导游自身收入被影响,即会出现动粗、辱骂的情况。
尽管在去年“阿珍事件”发生后,香港旅游业议会去年底推出“十招”措施并于今年2月1日起实施,其中包括“一团一导游”,不许强制内地游客购物等规定,但如果香港导游个人收入问题、赚钱方式问题不解决,仅凭政策禁止,日后此类事件仍会发生。
提醒 旅行社报价太低当心有诈
半岛晨报:香港游应特别注意哪些问题?内陆游客对自身言行负有怎样的责任?
王冰:除一般出行常识,如注意旅游合同内容,委托具有旅行资质或较高信誉的旅行社外,游客应注意去香港旅游的出行方式。
如果选择自由行,地接社仅提供交通、餐饮的服务,旅游景点的时间与地点游客自行选择,游客应做好成本预估,完全能避免强迫购物的情况。
如果是指定景点,可通过合同条款避免强迫购物发生。首先在合同中标明具体参观哪几个景点,其次标明不需要任何形式的购物。如果发生纠纷,内地旅行社可以解决。如果是购物游,游客找免税店或奢侈品店,游客旅行目的和地接社提供服务非常明确。
回看历次香港旅游纠纷事件,大多是游客单看到报价低,却未注意到费用及成本都转移到购物中了。所以,这也暴露出旅行者在选择旅行社、旅行线路和方式时存在欠缺。 (来源:半岛晨报)
相关内容:大连到香港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