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蒙语和满语称“腾格里诺尔”,藏语纳木湖意为天湖。位于拉萨以北当雄县和榜额县之间,在念青唐古拉山主峰以北,距离拉萨240公里,湖面海拔4,718公尺,湖面东西长70公里,南北宽30公里,面积1,940平方公里。是西藏第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湖。湖泊形成和发育受地质构造控制,是第三极喜马拉雅运动凹陷而成,为断陷构造湖,并具冰川作用的痕迹。湖水在不断退缩,至今湖周围留有数道古湖岸线,最高一道距湖约有80米。纳木错南面有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侧和西侧有高原丘陵,广阔的湖滨,草原绕湖四周,水草丰美。湖水含盐量高,流域范围内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有野牛、山羊等。湖中多野禽,产细鳞鱼和无鳞鱼。湖水清澈,与四周雪山相映,风景秀丽。
纳木措又称纳木湖、纳木措湖位于中国的青藏高原。在历史文献上记载,此湖像蓝天降到地面,故称“天湖”;而湖滨牧民说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于空中,故称 “天湖”。藏语中,"措"是"湖"的意思。当地藏族人民叫它"腾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们尊其为四大威猛湖之一,传为密宗本尊胜乐金刚的道场,是藏传佛教的著名圣地。纳木错位于西藏拉萨市当雄县和那曲地区班戈县之间。
纳木措是第三纪末和第四纪初,喜马拉雅山运动凹陷而形成的巨大肖盆。后因西藏高原气候逐渐干燥,纳木措面积大为缩减,现存的古湖岩线有三道,最高一道距现在的湖面约80余米。湖面海拔4718米,从湖东岸到西岸全长70多公里,由南岸到北岸宽30多公里,总面积为1920平方公里,是我国的第二大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最深处约33米以上。纳木措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后补给,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蓝色,水天相融,浑然一体,闲游湖畔,似有身临仙境之感。
纳木措的东南部是直插云霄,终年积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侧倚偎着和缓连绵的高原丘陵,广阔的草原绕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宝镜,镶嵌在藏北的草原上。湛兰的天、碧蓝色的湖、白雪、绿草、牧民的牛毛帐篷及五颜六色的山花,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身临其境,无不感到心旷神怡。湖滨平原牧草良好,是天然的牧场。每当夏初,成群的野鸭飞来栖息,繁殖后代。湖泊周围常有狗熊、野牦牛、野驴、岩羊、狐狸、獐子、旱獭等野生动物栖居,湖中盛产高原的细鳞鱼和无鳞鱼类,湖区还产虫草、贝母、雪莲等名贵药材。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藏传佛教达隆噶举派创始人人达隆塘巴扎西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习密宗要法,并认为是胜乐金刚的道场,始创羊年环绕纳木灵湖之举。信徒传说,每到羊年,诸佛、菩萨、扩法神集会在纳木措设坛大兴法会,如人此时前往朝拜,转湖念经一次,胜过平时朝礼转湖念经十万次,其福无量。所以每到羊年僧人信徒不惜长途跋涉,前往转湖一次就感到心满意足,得到了莫大的安慰和幸福。这一活动,每到藏历羊年的四月十五达到高潮,届时信徒如潮如云,盛况空前。
纳木错最佳旅游季节
纳木错的最佳旅游时间是夏秋两季。这时的气候温暖而湿润,不似冬春的干燥多大风。拉萨素有“日光城”之称,日照时间长,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年最高温在夏季6月份,最低温在冬季1月份。拉萨降雨量少,但干湿季节明显,雨水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而且多在夜间降落。10~11月天气晴朗,适合旅行;6~9月为雨季,12月至次年5月天气寒冷干燥,不适合进入青藏高原。